top of page

JESSICA Hong Kong: 為小孩撒播品格的種子-劉馬露明


Jan 22 2019


「贏在起跑線」已成為香港家長的目標。才起步就要面對只可贏而不能輸的壓力,是幾歲大的孩子所能承受的嗎?相信連成年人都會覺得透不過氣來。


劉馬露明(Christine)在香港推行品格教育多年,同時進行教育和慈善的工作,深明教育是以品德為先。品格教育的推行漸見成績,她的業務亦得以擴充,當年來學校上課的小孩子,今天以自己為例子,宣揚品格教育的好處:「品格教育難以馬上派成績表,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會看到成果,我的工作就是不斷播種子。」


劉馬露明在2009年創立了JEMS Learning House(下稱JEMS),一間為十二歲或以下兒童提供品格教育的教育機構,不說教,不補習,集中培養孩子的品格和價值觀。回想當初,不少人都奇怪她為何要做這一門冷門的「生意」,但其實她從不當這是生意,而是真心想做好教育,認為培養品格是教育的根本。經她十年來的努力,JEMS由一層擴展成兩層,品格教育終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Q: 很多人開教育中心,不是教數理就是教語文,為何偏偏要開一間教品格的教育中心那麼另類?


A: 這間中心開了十年,開業時不是太多人明白品格教育是甚麼。其實教育的源頭就是品格教育,並非我首創。教育不應只教中英數,還應該教做人處事的方法。但在現今世代,社會競爭很激烈,教育就變成「谷」中英數,而我想做的是將品格帶回教育裡面。


Q: 但家長都忙著培養子女讀書,你會如何說服家長讓孩子接受品格教育?


A: 品學兼優是以品行先,有品格素質,人就會勤奮和有責任心,自然對學業有好的影響。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To educate a man in mind and not in morals is to educate a menace to society." 此話說得很有道理。一個能力很高的人,如果沒有品德,對社會來說是很危險的。

我訪問過一些成功的uncle和auntie,都是上市公司的老闆,我問他們想請一個怎樣的員工,他們都說是有責任心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人,都是跟品行相關的特質。於是我便想到,如果我們的社會須要的不只是聰明人,而是有道德的人,那為甚麼我們的教育裡不是培養有道德品格的人,而是不斷訓練成績優異的人呢?很多人覺得成功的定義就是在學校拿到高分數,考上好的學校,畢業後找到好的工作。對我來說,即使考上好的大學,但與人關係惡劣,對社會又沒有貢獻,並不算是成功的人。


Q: 你認為有怎樣的品格才會導致成功?


A:有三個元素:一,要有個人的identity,要知道自己的獨特之處,知道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跟著別人走;第二,要跟人有好的關係,例如是否懂得尊重上司,是否可以跟別人合作,有沒有團隊精神等等。我見過一些人,成績很好,但跟人的關係惡劣,可能他的CV真的「好靚仔」,但人生其實是沒有CV的!第三,要對社會有貢獻,我認為這些對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Q: 作為家長,看到小朋友成功固然好,但其實更想他們覺得開心。


A: 說得沒錯!我真不想看到他們考入好大學的代價是變成精神崩潰。我曾經見過一個八歲的小朋友有脫髮的問題,經醫生診斷說這是壓力太大所致。還有一個六歲的小朋友,我問他長大後想做甚麼職業,他說想做一個忍者,因為可以保護別人。後來,我請他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志願,他卻改寫醫生,我問他為甚麼,他說不想讓父母看見,怕他們會罵。你看,六歲的小朋友已經有那麼大的壓力!At the end of the day,作為一個家長,你想不想子女開心?


Q: 如教育是那麼單一地只催谷成績,對孩子其實不太好,他們也許會跟社會失去聯繫,不懂如何與人相處。


A: 這也是我所擔心的。有些小朋友的portfolio,有字典的厚度,內容全是關於以往得過甚麼獎,成績如何好,這樣下去,我很擔心他們會變得很自我中心,而不會去想,我擁有的知識可以如何幫助別人。

例如我們有一位學生,她吹色士風很好聽,比賽更拿獎,讀書成績又好,我就想啟發她,有這方面的才能是否只為了上台領獎?到底有甚麼意義?假如去老人院表演,以令老人家開心為出發點,這樣去學習樂器是否更加有意思?我希望孩子學習的出發點,不要太現實,不要只為考得好成績,而是可以幫助別人。


Q: 那麼你的教育中心是透過甚麼方法去實行品格教育?


A: 我們的課堂是很互動的。對年紀小的,會透過角色扮演和木偶劇的遊戲方式實踐。年紀大一點的,我會設定議題給大家討論。例如「勇氣是甚麼?」在高樓大廈跳下來算不算有勇氣?為甚麼是,為甚麼不是?有時會讓他們看戲,看短片,會讓他們自己思考然後討論。作為老師,我們不會講對與錯,但會分享自己的看法,並以原因去解釋。

又例如我們曾經跟孩子討論網路安全的議題,有些人認為一定不可以將家人的相上載,有人覺得我不在社交網站分享,那還可以在哪裡分享呢;每個人的界線都不同。作為老師,我們不會下定論,我會叫他們凡事要想清楚後果,要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承受。

有一個家長跟我說,看過我們的工作紙後,覺得對他自己都很有幫助。例如有的教情緒管理,有家長看了後亦反省,覺得自己一言一行都要警惕,以免影響孩子,有的學生更會回家教daddy mommy。


Q:有沒有甚麼有趣的例子?


A: 例如有家長帶孩子看欖球賽,看到家人在捧其中一隊,對自己追捧的球隊的輸贏看得很重,孩子就對他們說:「其實輸贏不重要,最重要是盡了力。」另外一個十歲的孩子,剛上完情緒管理的課。某次跟媽媽爭論一些東西時,她忽然停下來不再說話,然後走開。媽媽問她為甚麼,她答:「我知道我不應該發脾氣,所以我選擇先離開冷靜。」那位媽媽說,覺得自己都未必做得到。

令我最感動的是一位畢業生回來做sharing。他當年才六歲,如今十四歲,他自發的分享說:「如果我沒有來上課,我不會懂得尊重daddy mommy,不會懂得關心社會,關心別人。我聽了真的很感動。做品格教育要經過很多時間才會看到成果,我的工作就是播種子。


Q: 除了做教育中心,我知道你還有一個NGO叫品格教育協會?


A: 我戴住兩頂帽去做,一方面我在run一所教育中心,對象是幼稚園和小學生;另一方面我做一個NGO,希望在社會不同層面推廣,甚至到大學做講座。去年九月,我們就參與了全球性的品格日,由不同社會人士主持,每年邀請二百間學校,向他們提供免費教材,亦會培訓老師、家長和社工。


Q:聽說你最近還兼職多一個NGO的身份?


A:我兼職做了願望成真基金- Make A Wish Hong Kong,運用不同平台去提升小朋友的品格質素。願望成真基金已經有二十年歷史,是一個全球性的機構,主要為患危疾的小朋友達成願望。機構希望透過活動讓病童有機會接觸朋友,也讓其他小朋友得到啟發,激發助人為樂的無私精神,並為機構籌款,為願望童達成願望。真的甚麼願望都可以,試過去白宮探訪,又試過帶小朋友去迪士尼做公主和跟足球明星見面。曾經有一個小朋友想做叮噹,我們就找來直升機給他飛上天,又給他禮物袋當百寶袋,未必盡善盡美,但會盡一切能力。有些小朋友令我十分感動。有一個外國的例子,是一個小朋友做化療時因發冷而想到露宿者在街上流連時捱冷的苦況,願望是用錢買被子送他們,以及為他們提供食物。在受苦的同時,不忘想到其他人的苦況,這些例子對其他孩子來說,已是很好的品格教育。


Q: 你的童年如何影響你對品格教育的重視?


A:小時候,我父母已經教我要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們從不擔心我的成績,而是我自發地勤力讀書,想自己做好些。他們較重視我待人接物的態度。畢業後回港,我在教會接觸了很多年輕人,發覺他們面對很多困難,例如時間觀念很差,跟父母關係欠佳,讓我覺得很心痛,是甚麼讓他們那麼歇斯底里呢?我覺得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可否預先教他們去處理情緒呢?品格教育應該從小做起,由幼稚園開始播種,收到的成效就會更高。


劉馬露明簡介:

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主修經濟與哲學;及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教育碩士,主修兒童發展。2009年時創立JEMS Learning House,並在2016年成立了非牟利機構品格教育協會(Character Education Foundation),在社會各層面宣揚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Christine是港鐵主席馬時亨的女兒,已婚的她現為一子之母,並即將誕下雙胞胎。




240 vi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