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5 2014
港孩活在事事不能輸的教育下,有家長開始反思,要為孩子在品格奠基,方能讓他們健康成長。熱心教育的品格學校校長馬露明(馬時亨女兒),早在09年已見到品格教育的迫切性,多年來堅持推動、設計系列課程,至今已孕育出不少能自我肯定、關心朋友及社會的新一代。
馬露明(Christine)自言本身性格偏靜,但經歷生活洗禮,也可以很外向。「無論我是哪種性格,重要是我欣賞和喜歡自己,我希望學生也能如此。」她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有領袖潛質,學校課程圍繞三大主題,包括認識自己、人際關係及身體力行回饋社會。她強調孩子要由認識自我身份開始,紮根後方能拾級而上,「我們設計了用手指模去玩的童書,因指模是人人不同,令小朋友有共鳴。」
遊戲教責任感
她開辦的JEMS創校時先開小學課程,三年前增加幼稚園組,收三至五歲小朋友,今年一月試開兩歲BB組。她謂教三、四歲幼兒抽象的責任感,會與學生玩比賽執玩具,把玩具倒滿一地,請他們把玩具放回原狀。「不會單向教理論,而是用遊戲讓小朋友體驗。我曾疑惑三歲幼童能否理解責任,但家長反映孩子能把堂上的故事和遊戲,帶回家中。對父母說他們可以自己吃好飯,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她謂小學組別學責任則會用到作文、看電影和討論等讓他們掌握,也需要思考深一點的層面,包括如何為自己的零用錢、時間,甚至個人情緒負責任。